完成二次融资 篱笆网挑战商业模式复制难题
本报记者 杨杨
“不融资我们一次只能覆盖两个城市,融资后就可能一次扩张到10个城市。”上海篱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liba.com,以下简称篱笆)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徐湘涛说。
本月7日,篱笆宣布获得了来自瑞典银瑞达和华登国际的1500万美元投资。此前的2006年底,成为基金向其注入了330万美元。
尽管记者未能获悉二轮融资的具体交易价格,但可以肯定的是,晚进入1年多,使得银瑞达和华登的进入成本比成为基金高了将近5倍。
这家2003年成立、以团购起家的公司,自定位为“家庭服务(service to family)”提供商,目前能为城市中的年轻人提供装修、婚嫁、汽车三个领域的全方位服务。“未来还会拓展到婴儿以及房产这两个业务板块”。这些板块的特点都是消费量很大,“客户需要指引”。
由于其商业模式难以复制,篱笆在今后的扩张中将首先面临这个挑战。
后来者先得
“银瑞达从开始接触到定签协议,差不多1个月。”徐湘涛说。
据本报了解,篱笆的此次融资是通过专业财务顾问公司完成的。在银瑞达介入之前,其实“篱笆已经和其它两家谈得差不多了”。另一家基金一直要求“无论是谁进来,无论是什么样的条件”,一定都要跟投一部分。
银瑞达之所以能后来者先得,是因其投资的长期性。这家由银行贷款部门剥离而来的PE机构,长期持有包括伊莱克斯在内的控股股份,同时也是爱立信最早一批投资人。因此他们看得“比较远”。
而“长期持有”的投资风格,也是篱笆最终选择成为基金的原因。“当时我了解到,成为基金对一些公司的投资周期甚至超过了10年。”徐湘涛说,2006年初篱笆想要有所扩张时,相中了成为基金。
据徐介绍,早在篱笆诞生的2003年以及此后,一直都有基金在关注他们。而据接近篱笆的人士指出,最早进入国内的一家美国VC曾多次接触过篱笆,“十个合伙人中有九个来过,协议书都递过来了”。但篱笆还是没有签。“当时拿了钱也不知道怎么花”,而另一个原因,则是这家VC的条件太苛刻,“给的价格又不高”。
这个现象的背后,徐湘涛直指“市场”。“我们所服务的总体市场有多大,目前没有估算。”他说,“以上海为例,仅装修就有200亿规模的市场。”婚庆市场的规模也不下其右。“在中产阶级崛起的过程中,任何服务于这个阶层的领域都会出现伟大的公司。”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家装领域吸引到投资的,确实也不止篱笆一家。
“目前在国内外,都找不到一家可以用来做类比的企业。”篱笆如此评判自己,在给其估值时,资本方并没有采用市盈率的办法而是采取了销售额加一定溢价的方式。
与国内同期获得投资的家居类企业相比,“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交易服务商。”徐湘涛说,交易佣金是篱笆的主要收入源之一。徐说,过去5年,篱笆的销售额和税前利润都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两次融资后,篱笆管理层仍持有绝大多数股份。据篱笆内部人士透露,两次融资篱笆出让的股权相差不远,而本报获悉的消息称,2006年篱笆是按照1000万美元左右的总盘子来进行融资的,由此推算,无论是成为基金还是银瑞达所持篱笆的股份都不会超过25%。到目前为止,篱笆董事会总共有两位来自基金方的代表。
在宣布完成融资的同时,篱笆创始人张国华就指出,篱笆近期没有上市计划。“融资的目的是为了能相对跑得快一点”。
公开消息显示篱笆此次所融资金将用于区域扩张。“目前我们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徐湘涛说,篱笆的目标是覆盖全国二三十个城市。初步计划年底前,在现有的上海、北京、杭州、苏州以及南京之外,再多覆盖两个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