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enjamin Joffe
在日本、韩国、中国等地生活超过8年时间,目前是+8*(Plus Eight Star Ltd.)公司的总经理,移动通信行业论坛Mobile Monday Beijing的创始人之一。
3月,2008媒介大会在悉尼举办,大会主办方邀请我做主题演讲,一起出席大会的还有媒体和互联网领域10位杰出演讲嘉宾。最近媒体上频繁谈论的Facebook,已经让我深感疲倦,所以我决定将Facebook和亚洲领先的社交网络对比来谈,这几个社交网络分别是:中国的QQ,韩国的Cyworld和日本的Mixi,结果发现,在我们的对比中,Facebook屈居第四。
Facebook作为媒体的宠儿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但它远没有征服世界。我们发现Facebook在中日韩三国基本没有影响力,在中国,QQ以3亿活跃用户居于统治地位,韩国的Cyworld有2000万活跃用户,日本的Mixi有1400万活跃用户。虽然无法进入中日韩的市场, Facebook也照样在全球占据了不小的份额,但可惜的是 —— 它在赔钱。
而让我们看看亚洲的这三家社交网络,他们的赢利数字和用户数字一样惊人。当然人口基数非常重要:QQ、Cyworld和Mixi都只在本国发展,他们对其所在国互联网用户的渗透率分别是:QQ150%(也就是说每两个中国网民就有三个QQ账号),Cyworld57%,Mixi15%. 2007年,QQ收入5.23亿美元,其中只有13%的收入来自广告,运营利润高达2.24亿美元,这比Facebook全部收入还要多。而且,Facebook去年在赔钱,今年很可能还是要赔钱。
亚洲的社交网络实现赢利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是虚拟商品。QQ和Cyworld的大部分收入就来自虚拟商品:从背景音乐到个性化头像或者休闲游戏都有很多付费内容,并且这些网络都引入在线虚拟货币,允许多种付款方式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支付障碍。虚拟商品是在线社区创收的重要方式。然而,西方在这一点上反应迟钝,早在1999年Cyworld在韩国上线时,虚拟商品就已经成为互联网上赚钱的方式。休闲游戏也是赚钱大户:想想看,如果 Facebook的用户能花10美分买到高质量,吸引人的小游戏,相信很多人都会愿意付钱的,但显然Facebook没有这样做。
如果Facebook的过分关注页面浏览量,而忽略了如何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用户就被简化成“眼球”,那么社交网络的真正的客户仅仅是广告投放商。用户的价值被忽略了,但用户其实并不仅仅是“眼球”而已。网络的各种收入比例定义了网络的“DNA”,我们甚至还发明了一个新的标准 “ARFU”,意思是“Average Revenue From Users”( 来自用户的平均收入)—— 这是指非广告商提供的,直接从注册用户身上获得的收入。按照这个标准,Facebook的ARFU几乎为零,而算上网络和手机用户,QQ的ARFU达到了87%.我们从这些亚洲社交网络的服务模式发现:首先,用户愿意为服务付费,即使在中国也是如此。其次,亚洲数家公司已经探索出很多办法,为西方网络公司改善服务节省了大把时间。第三,主要的障碍是长期以来的偏见。人们总认为美国的东西是好的,亚洲只是一味抄袭。虽然不能说QQ比Facebook更先进,但我认为西方先行者们应该睁大眼睛认识到一点 —— 亚洲的互联网服务已经取得了难以置信的进步,现在我们该向他们取点经了。
这些在本土成功的社交网络也希望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不过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好。Cyworld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欧洲曾开展业务,现在已经从欧洲市场撤出;Mixi也在中国大陆开拓市场;QQ通过和AOL合作,希望借休闲游戏进军美国。在多数案例里,他们派出的或雇佣的是经理人而不是企业家,这些管理人员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同时,在本土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尽管如此,这些网站尚未成功并不能证明他们的经营理念或者商业模式无效。举例来说,中国的校内网基本完全照搬了早期Facebook(校友录)的模式,也办得有声有色,谁能因为Facebook在亚洲的失败就否认校内网的业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