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2007年的上市热潮之后,国内网游产业无疑正面临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冷思考。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成为相互的起点和终点。”1月15日,苏州蜗牛电子公司(下称蜗牛)创始人、总经理石海在2007年度游戏产业年会上对外宣布,“蜗牛的未来一定在虚拟世界。”
成立于2000年10月的蜗牛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3D网络游戏研发的企业。有业界人士形容,蜗牛8年来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在业界都追求大众项目的时候,蜗牛总是在做一些题材各异的小众产品。石海本人则将此称为"默默前行"。也许正因为此,蜗牛在整个网游行业给人感觉总是“不温不火”。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探索,我们已经看清了未来的方向。”石海对记者表示,蜗牛将在2008年开始发力。蜗牛在远期瞄准虚拟世界的同时,短期寻求上市的目标也提上了日程。
自主研发技术积累
多位业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做虚拟世界产品,在技术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难题,“能否推出支持游戏的引擎就是一道很大的门槛”。
“过去的8年中我们一直在修炼内功,技术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石海对上述质疑则不以为然,“我对蜗牛的技术团队信心十足”。
在蜗牛创立之初的2001年,大部分网络游戏还是停留在2D的技术水平,而且中国的网游运营商研发能力普遍较低。但是石海却在当时选择了直接向在国外也被看作是新技术的3D网游进军。
“反正2D、3D我们都没有经验,既然我们盖不了18层的楼,也盖不了8层的楼,那么干脆还是努力选择盖18层的楼吧。”对于为何一开始就选择3D网游,石海如此表示。
学习美术出身的石海对技术并不在行,于是3D研发的具体任务交给了蜗牛的研发总监李永志。
据李永志介绍,当时的研发团队有五六十人,而且都是新人为主,“说实话我们当时不知道开发3D有这么难,只能慢慢地摸索,很多东西都要不断的推翻重做”。
这一摸索就是4年。据石海介绍,这些年蜗牛每年总投入的60%都是用于研发。到2004年年底,蜗牛终于推出了首款大型3D网游《航海世纪》。
“这款游戏已经被译成6种语言版本,签约出口到20多个国家。”石海表示,《航海世纪》的成功证明了蜗牛自主研发的力量。事实上,在不断的实验中,蜗牛积累起了自己的游戏引擎技术。
蜗牛公司的研发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一座外形独特的建筑内,别致张扬的涂鸦、炫目多变的色彩,能让每一个来访者眼前一亮。研发区的造型很独特,办公桌围成一个个阶梯上升的圆圈,俨然一座小山,从楼上往下看去,整个研发区就像蜗牛螺旋形的壳。
这里聚集了蜗牛400余人的研发团队。“由于近期要推新产品,现在我们有10多个项目同时在这里开发。”蜗牛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站在二楼指着下面的“蜗牛壳”对记者说。
[1] [2] [3] [下一页]
本文导航: |
·爬向虚拟世界的“蜗牛” ·爬向虚拟世界的“蜗牛”(2)
|
|
·爬向虚拟世界的“蜗牛”(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