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潘敬文
上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半年新增4800万。其中宽带网民1.63亿人,手机网民为5040万人。位居全球第二,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该中心预计今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有分析却质疑,惊人的增长更多源于本次统计中对“网民”定义与过去不同造成的结果。同时也有分析认为,实际网民数量要远远高于《报告》。
广东新增网民二成夺冠
据《报告》统计,广东省成为全国新增网民数最多的省份。广东在一年内新增加1500万网民,占到全国新增网民总数的20%,远远抛离第二位增长730万的江苏省和第三位增长530万的浙江省。
不过,从普及率而言,北京和上海的互联网普及水平最高。其中,北京市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46.6%,略高于上海的45.8%。该两市均将有半数居民使用互联网。但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始终较低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省,中部的安徽和西北甘肃五个省的互联网普及率仍在10%以下。
广东手机网民位居31省之首
《报告》认为,广东网民数量激增不但得益于广东省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同时得益于手机上网规模增长的拉动。 据《报告》称,广东省不仅手机有效卡数最多,占到全国5.3亿的15%,手机上网网民数也在31个省市中最多。广东网民中约43.4%的人半年内通过手机上网,目前手机网民数已达到1452万人,手机上网比例和用户规模都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
除了广东外,福建、江苏和浙江的手机上网人数处于第二梯队,是手机上网网民数相对较多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手机上网也已经对网民新增数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报告》认为,在中国的宽带网民数量迅速增长,拨号网民规模继续迅速减少的同时,以手机为接入方式的无线窄带网民正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为了弥补上网计算机的不易携带和设备成本昂贵的缺点,选择了手机上网。从绝对规模上看,手机接入的网民规模已达到5040万人,较2007年6月新增610万人,占总体网民近24%。
观点 令人“费解”的高增长
为什么国内网民数量2007年激增?《报告》引用美国墨西哥大学教授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解释认为,新事物的发展通常呈现S形,当普及率在10%~20%之间时,扩散过程会加快,直至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会慢下来。
质疑一:高增长源于“网民”定义修改?
面对《报告》,有业内分析人士结论提出质疑。
“中国网民超常规增长令人费解。”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认为2007年网民数量高增长一定程度上源于网民定义的修改。据洪波在其博客介绍,中国网民数量真正开始高速增长始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2001年。“尽管当时互联网公司正在寒冬中挣扎,但之前投入的大笔资金和市场培育这时候开始显现效果。”洪波介绍,2002年上半年,网民数量达到4580万,较半年前增长36%。这是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民数量增长最快的半年。随后,互联网网民增速开始放缓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下半年,网民数量较半年前增加不到8%,是增长最慢的半年。但从2007年上半年起,网民数量竟增加到18.25%,2007年下半年又猛增了29.63%。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
·信息时报:广东手机上网规模居全国首位
|
|
·信息时报:广东手机上网规模居全国首位(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