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网民数量2007年激增?《报告》引用美国墨西哥大学教授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解释认为,新事物的发展通常呈现S形,当普及率在10%~20%之间时,扩散过程会加快,直至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会慢下来。
质疑一:高增长源于“网民”定义修改?
面对《报告》,有业内分析人士结论提出质疑。
“中国网民超常规增长令人费解。”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认为2007年网民数量高增长一定程度上源于网民定义的修改。据洪波在其博客介绍,中国网民数量真正开始高速增长始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2001年。“尽管当时互联网公司正在寒冬中挣扎,但之前投入的大笔资金和市场培育这时候开始显现效果。”洪波介绍,2002年上半年,网民数量达到4580万,较半年前增长36%。这是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民数量增长最快的半年。随后,互联网网民增速开始放缓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下半年,网民数量较半年前增加不到8%,是增长最慢的半年。但从2007年上半年起,网民数量竟增加到18.25%,2007年下半年又猛增了29.63%。
洪波认为,2007年上半年的网民增长是因为CNNIC修改了“网民”的定义,从原来平均每周上网1小时以上,改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这让那些进过一次网吧或不小心用手机访问过一次移动梦网都成了‘网民’。”
但洪波认为,最近几年PC销售并未出现井喷,网吧数量也一直被控制在12万家左右,2007年下半年近30%的增长还是非常令人费解。
质疑二:严重低估手机网民数量
与质疑报告高估了网民增长数量相反,艾媒咨询高级分析师张毅认为,实际上CNNIC的报告一定程度上严重低估了实际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的数量。
张毅首先对《报告》中称目前只有5000万手机上网用户的数据表示质疑。据艾媒内部不完全统计数据,光在广东省就已经有6000万手机上网用户的数据。而对全国而言,手机上网数据超过2亿。据记者了解,国内个别重要的手机门户网站,如3G门户的用户数量就超过4000万,因此全国5000万手机网民的数据确值得商榷。
张毅还认为,大量黑网吧无法被统计到《报告》里面去。据他从部分网吧经营者了解到,每台网吧电脑后面有近10名用户,超出了想象。《报告》数据显示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7800万台,每台家庭计算机后面几乎是整个家庭都在使用,数量很可能会高于报告认为的“1.4亿网民在家上网。”
知名电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由于手机上网很容易“误上”,很可能因为一条垃圾短信,误按了一个键就很可能自动连上无线互联网网,因此将网民的定义得这么宽是没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