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点小钱就是尽了社会责任?
陶宏开说,盛大(网游公司)的高层和他说过,他们是很有社会责任的,不单捐建了希望小学,还捐出了不少企业所得。但陶觉得,这些根本体现不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网游带来的不仅仅是娱乐。它可以创造和传染“网络病”,荒废玩家的学业和工作;它可以传
播暴力、邪魔等有害文化,扭曲人的主流价值观,甚至葬送一代人的未来。这些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和社会成本?“显然,网游公司对玩家的喜好了如指掌,对后果却漠然视之”,明宗峰说。但盛大称,企业生存的根本是经济,没有经济基础,社会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孙高洁博士不以为然:“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很另类的产业,他的经济效益越大,社会的负面影响就越大。作为网游企业,其实他们已经知道了企业发展中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实,也想挽回,但这个损失不是单纯的捐款就足够了,真正的‘慈善’是这些企业家规范自己正在运营的网游。”
陶宏开认为,拿出赚的钱做慈善,这样的社会责任显然是对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企业来说的,对存在明显社会危害的网游公司,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责任,就是“最大程度减少对社会的危害,而不是捐点小钱出来”。
网游“原罪”靠道德能制约吗?
一小部分人快速暴富,社会和家庭背上沉重包袱,政府一路跟着“擦屁股”。有人如此描述网游行业。
孙高洁认为,网游如果不尽快摒弃文化缺失、同质化严重、简单渲染打杀等短视思维,其暴利时代将很快终结。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要做到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光靠网游产业自律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有效的约束,来化解其可能酿就的“原罪”。
在韩国,因为政府的引导,多数游戏实现了“娱乐”与“教育”并重。而在日本,“电脑娱乐评价机构”很好地协调了网络游戏伦理、青少年沉迷等问题。陶宏开告诉记者,国内网游的监管权分散在信产部、文化部等六部门,尽管监管措施很多,但管理效率不高,国内至今也没建立游戏分级制度。
规范网游的中国规则,路在何方?明宗峰认为,健康是网游本身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如果网络游戏的暴力等内容得到过滤、各种“刺激”因素被稀释,这样的网游还能吸引玩家吗?一位学生的话颇有代表性:“如果游戏不刺激,干嘛要玩?”明宗峰说,网游产业如果没有道德与社会责任同行,注定是畸形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导航: |
·大学生沉迷网游引起人大代表关注 ·网游“原罪”靠道德能制约吗?
|
|
·人大代表丁磊与曹淳亮激辩“网游” ·七问网游:游戏还是陷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