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现代人而言,互联网和柴米油盐一样,已经成了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必需品,查找信息、游戏娱乐、买卖物品、抒发己见,几乎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
如今,在政治生活领域,网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6日,刚刚结束中东之行的美国总统布什在“空军一号”上,通过白宫网站的“向白宫提问”栏目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政治家涉足网络已不足为奇,不少国家的领导者早已通过在线问答来与民众交流,或是开设官方网站来发布信息和收集民意反馈,甚至有些国家领导人直接操刀,写起了博客,像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伊朗总统内贾德,都是人气很高的“博主”。
在眼下正如火如荼进行的美国总统预选中,网络发挥的作用也是空前强大。据美国11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通过网络获取总统选举消息的比例是2000年的3倍、2004年的2倍。另外,参加此次总统竞选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参选人,尽管在政见上互相攻讦,但对于互联网的态度却是惊人的一致———各自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博客,借此与选民、媒体保持密切接触,极大限度地为己造势。
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政治生活领域,它固然能为政治家和政治团体扩大宣传效应,提高自身影响力,但如果运用不善,也会弄巧成拙。比如布什在此次中东之行前,白宫为其破例开了博客,名为“中东之行随笔”。但是,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他的博客也招来一片骂声。由于根本没有布什自己的文章,都是有人背后捉刀,而且博客也没有留言,无疑切断了民意介入的道路,这些名不副实的做法导致不少网民斥其为“挂羊头卖狗肉”。此外,白宫虽然开设了网站,但始终没有为媒体提供与白宫的联系方式,这也招致外界的不满。有分析指出,这种若即若离的做法折射出白宫对互联网“既想用又害怕”的复杂心态。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应该说没有很高的门槛,谁都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自由进出,对于很多政客来说,这无疑是提高知名度的捷径。但也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敞开性,使很多信息失去了神秘的面纱,同时还要直面各种民意,这让很多政客不免心存顾虑,不敢草率冒进。
老子云:“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或许也可以被视作是一种“神器”,用得好,可助一臂之力,用得不好,就伤人伤己。在试图运用网络中潜藏的政治能量时,政治家们恐怕还得慎行,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有充分的估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