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酷创始人和CEO古永锵
优酷创始人和CEO古永锵认为,资本的寒冬造成广告主开始考虑来年不再大规模增加投放预算,而这恰好给了视频营销这样的新媒体新领域更多的机会。因此,现在是视频营销的最佳时期,也是优酷发展的好时期。
而优酷自身凭什么熬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
古永锵为优酷总结的过冬论是:“好身体、厚衣服、常锻炼”。这样的定义显然有些抽象。坐在记者对面,他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关于优酷从过去到未来的全新理念,仿佛在澄清某些来自外界的误解。更多的意味在于,他们试图在以一种差异化的姿态出现在被定义为视频网站营销元年的2009年。
媒体属性大于社区属性
刘保华:这几年视频网站层出不穷。你们怎么定义优酷在其中的角色?
谷永锵:我们是“视频网站”,不是“视频分享网站”,因为草根原创的分享内容只占其中的30%,其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跟媒体合作的。
我们的模式跟一些同行的模式是不一样的。和其他视频网站相比,优酷的媒体属性较强,社区属性较弱。社区属性越强的视频网站越有个性,比较另类。而优酷定义的媒体平台更主流和健康,内容也更丰富。
我们不是第一家做视频网站的企业,但我们的用户流量做到了名列前茅,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态度为王:快速播放,快速上传、快速搜索。这后面有很多技术积累。我们一从开始就主张自主研发,甚至整个计算机系统和服务器系统都是自己搭的,这是我们在2007年一年之内流量翻了二十几倍最根本的原因。
刘保华:在很多人看来,做分享的成本比较低,因为内容来自用户的原创,几乎不产生费用,而与媒体合作则需要大量的版权成本。这样的情形下,你们却将近70%的内容用来与媒体合作,这是为什么?
古永锵:美国的视频网站确实是从分享开始的,但中国的国情不一样。分享代表的是原创内容,美国这方面的实力要比我们强。而在电视台资源方面,美国相对集中,多半是全国性的电视台,不像中国,地大物博,电视资源分散而丰富。
其实,做视频网站有一些“本质”属性。内容方面的本质是,如果单纯依靠原创内容,是需要培育的,因为历史不长,但是和媒体合作,就有国外所没有的机会。同时,如果局限分享或者原创的话,内容不会太丰富,这样看的人自然就不会很多。
刘保华:您说优酷实际上是媒体属性多一点,但媒体所需要的不光是时效性,还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你们的原创内容如何满足你们的媒体属性?
古永锵:在原创的定义上,我们有自己的主张。拿一个摄像头自己在网民面前唱歌,这种自拍方式优酷并不鼓励。因为这些镜头是对内的,是看自己的。我们鼓励镜头对外,观察生活,记录社会,不主张虚假故事。要知道,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高度发展的国家,有太多有意思人和事,写剧本都没有中国的生活有趣。这其实就是一种有观点的“新闻”制作。
他们所记录的热点事件,从奥运火炬传递、嫦娥一号发射到沈阳大雪、老人与狗,这些民间的“记者”所记录下来的热点事件和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往往成为各大媒体挖掘新闻的第一落脚点,甚至比他们的报道更客观深入。
刘保华:既然是媒体,你们如何保障拍客提供给你们的内容是独家和即时的?另一方面,和媒体大量共享内容会不会冲淡你们的网站属性?
古永锵:对于拍客而言,长远的归属感和一个视频网站的影响力很重要。我们设置了千元奖励来鼓励放在头条的原创。要拿我们这个奖励的首要条件就是内容要是独家的,所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忠实群体。
我们和电视台之间是有效互补的关系。电视台保障了我们内容的多元化,也延续了用户的习惯,因为他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可以在网站上看到。而同时,用户可以看到一些和电视节目有差异的视频,而这些互联网的内容也会互动重现在电视里。在电视台里有我们的栏目,我们的独家拍客内容也会上电视,所以形成了电视和互联网之间的互动和互补的效应,这个比较有意思。
2009是盈利元年
刘保华:我们曾做过一期封面报道——《互联网粮荒》,讲的是金融危机造成的投资缩减影响下,很多网站可能面临很大的现金流困难,因为一直没找到特别好的商业模式,难以自给自足。优酷在营销方面的状况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