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举
“谁是CNNIC?”
2008年11月25日,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大三学生张鸿端坐在宿舍电脑桌前无聊的在网上浏览新闻,突然一个MSN好友问起她“谁是CNNIC?”,她想都没想就回复说“不知道”。
是的,当广大民众从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获悉中国网民总数突破2.53亿,跃居世界第一时,当众多网民输入域名登陆互联网享受到信息技术的便利时,还有大量的中国网民,尤其是近年来新增的数以千万记的网民,他们还真不知道CNNIC是谁,他们更不知道现在使用的互联网又与CNNIC有着怎样的关系。即使在很多知道CNNIC的人眼中,这个机构身上也始终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可否认,相对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而言,互联网还是一个新事物,但是,相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看,互联网又是加大开放范围、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奇兵”。而这支“奇兵”在中国从诞生、发展到壮大,都与CNNIC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就让我们怀揣着“谁是CNNIC?”这个疑问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核心区域的中科院软件园区,探访有着“中国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之称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在川流不息的北京中关村地区,有一条普通且不太知名的街道—中关村南四街,街道两旁分布的多以居民小区为主,恰是在这条貌似很寻常的街道中,却坐落着我们的探访对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冬日的中科院软件园显得格外幽静,偏于其中一隅的正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而在一栋貌不惊人的红色大楼里,正运转着中国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国国家域名系统。
我们的故事就从中国国家域名系统说起。
历史的选择
2005年11月18日,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峰会行动计划》指出:“一个国家对本国国家顶级域名(ccTLD)的管理决策不受他国干涉。一个国家针对本国ccTLD的相关决策来体现的合理利益,应得到尊重、维护及明确。”
在近4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这个被联合国认定属于“国家主权”事项的国家域名系统,一直“漂流海外”。
这段历史还要从中国尚未接入全球互联网的时候谈起。早在网络开通前的1990年,作为中国互联网“幕后英雄”代表的钱华林便想申请中国国家顶级域名,让中国的网络拥有自己的身份标志。但当他到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InterNIC)去预约时,却发现.CN域名已经被一个叫T.B.Qian的人注册了。T.B.Qian就是钱天白,后来,钱天白是.CN域名的行政联络官,而钱华林是技术联络官。这便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有名的“二钱”。
自此,钱华林与中国互联网和CNNIC就已结缘。随后,他先后担任原国信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专家组成员、CNNIC工作委员会委员等与CNNIC相关的职务。
本文导航
- 互联网周刊:谁是CNNIC?
- 互联网周刊:谁是CNNIC?(2)
- 互联网周刊:谁是CNNIC?(3)
- 互联网周刊:谁是CNNIC?(4)
- 互联网周刊:谁是CNNIC?(5)
- 互联网周刊:谁是CNNIC?(6)
相关报道:
CNNIC将引导用户加快升级至中国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