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冬日暖阳”展开高调营销
沉默两年之后,Google在中国就其广告业务开始了大规模布道。最近一个多月里,主管大中华区销售工作的Google全球副总裁刘允要跑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在内的全国21个城市——从11月6日开始,Google将在这些城市举办主题为“突破·智胜”的“冬日暖阳”企业营销论坛。
这已经是Google中国今年的第四个大型营销活动。按照刘允的说法,2008年的工作重点就是“花了很多时间,跑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客户”。
进入中国三年多,如何把产品转化为市场价值是Google中国的头等大事。早在2005年8月8日,Google就宣布授权经销商计划扩展到中国,同时公布了中企动力成为Google在中国首家正式授权经销商,提供AdWords关键字广告服务销售和支持。当年9月,Google AdSense中国团队正式成立。
早期Google中国是完全复制全球营销模式,即采取全国总代的模式,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市场,总代制完全阻碍了其营销业务的渗透。2006年下半年开始,Google在中国进行了新的渠道布局,开始发展区域代理。目前,Google在华授权经销商有26家。AdSense广告联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广告联盟,有数十万合作网站,并且连续两年蝉联艾瑞公司评出的“年度最佳广告联盟奖”。
实际上,2005年7月19日宣布建立中国工程研究院之后,Google在2006年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实现本土化。2007年被看作Google中国的产品年,并在整合营销上做了大量工作。作为Google大中华区营销总裁位置空缺一年后迎来的“营销强人”,今年1月7日加盟之前,刘允是韩国头号移动运营商SK电讯中国区CEO。他对中国电信行业的稔熟与人脉正是Google所看中的。刘允走马上任后,Google中国开始大规模组建销售渠道和销售队伍,其销售团队已经有几百人,目前还在扩招中。
刘允的到来也让营销团队在公司中的作用得到提升。“过去是Google全球告诉Google中国如何营销,现在是Google中国的营销团队告诉Google中国要怎么做,来争取Google全球的支持。”刘允说。
毫无疑问,Google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它发布的每一款产品几乎都能够给Web和通讯领域带来一场革命。上市4年多,Google一直是华尔街的宠儿,但从投资者的角度,他们所追捧的其实是Google创新架构所带来的巨额收入。Google重新定义了在网上做生意的方式:打造一个免费提供信息的平台,再通过广告赚钱。2007年,Google的总收入超过160亿美元,高于以往任何一家“免费+收费”模式的媒体公司,其中绝大部分营收都来自于搜索广告业务。
受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向全球市场扩张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共识。但在中国这个最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从雅虎到eBay再到Google,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获得成功的国际互联网公司。现在,Google在中国已经打破了最为困难的局面。尽管几家第三方公司第三季度调查报告显示,Google与百度的市场份额依然相差四五十个百分点,但Google超过20%的市场份额比2006年第一季度最低谷时的13.2%已经增长了近乎一倍。更为重要的是,业内人士指出双方的收入悬殊要小得多。如何在中国赚更多的钱,才是决定Google能否真正站稳脚跟的头等大事。
刘允表示:“我们把重点放在为企业创造价值上。同时,我们的技术团队、服务团队和销售团队也针对企业的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精准性和回报率,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与百度、阿里巴巴一样,Google也把服务对象锁定于中国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虽然投放的广告额都不大,但数量众多,很容易产生规模效应。5月13日,Google展开的第一个举动是在两岸三地5个城市召开针对中小企业主的营销说明会,向他们说明Google已经有“中国化”的产品和广告形式。这样的规模和方式对于Google来说还是第一次。
7月,Google中国再次举行品牌营销论坛,针对相对高端的企业提出了“线上线下整合品牌营销方案”。10月23日,Google又以举办2008发布商峰会的方式,庆祝AdSense广告联盟正式进入中国三周年。现在正在进行的“冬日暖阳”企业营销论坛,更是Google针对目前经济环境变化而实施的快速反应之作。
接下来,Google中国的重点是打造一个“可亲可爱可信的工具平台”。“Google进入中国四年,无论从产品、人才、内部建设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最佳时期,今年对Google中国来说是‘普及年’,明年会做得更好。”刘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