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每个第三方支付企业都能顺利获得牌照
首批10张牌照有望近期发放,失败者或被淘汰
-新快报记者 董毅
据消息人士透露,央行将于2009年初正式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同时也将发放首批的1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进行严格规范。目前国内市场超过40家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为申领牌照做最后的冲刺。业内人士称:“这或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为了获得准入牌照宛若一场盛大的围猎行动。”
增长迅速,强者愈强
记者了解到,目前,至少有40余家企业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展开竞争,但是其中市场份额超过5%的企业却只有3家。根据易观国际发布《2008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总规模达到661.99亿元,环比增长率达23%。其中互联网支付达623.58亿元,第三方手机支付达36.25亿元,第三方电话支付达2.16亿元。
该统计显示:在互联网支付部分,支付宝以362.5亿元的交易规模继续排名市场第一位,占据了58.1%的市场份额;腾讯财付通在电子机票和B2B领域进一步渗透,其份额提升了1.3%,达到17.3%;而Chinapay以1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第四名是快钱,市场份额约4.4%。
艾瑞分析师张艳平表示,第三方支付市场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已经显现,由此带来的市场份额的提升也是情理之中。分析师普遍认为,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范围已由网络购物逐渐延伸到网络预订、网络游戏、网络理财等多重个人消费市场,并且在航空、直销、广告等领域的B2B企业间结算也有成熟应用,支付形式也从互联网走到便利店等线下终端。
竞争无序,洗牌在即
虽然第三方支付空前繁荣,但是该领域的老大——支付宝公司金融合作部资深总监葛勇荻认为:“目前,国内虽然有这么多的支付公司,支付模式还是很不一样。支付宝是做担保交易的典型。”他认为,目前第三方支付最大的问题是: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容量还没有达到一个很大的规模,目前市场总规模也才一两千亿元,很多行为规范还在摸索中;对企业来说,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没有清晰的规定。
支付宝总裁邵晓锋对记者说:“我觉得在政策正式出台之前,企业的第一个标准是要有社会责任,规范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第二个标准是与央行和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关系,虽然正式的法规没有出台,但企业有必要把实际的发展状况报告给监管机构,以便法规制定提供参考。”
邵晓锋还透露,目前支付宝与监管机构方面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沟通应该讲,基本确保了支付宝向一个正确的方面发展,不要走偏”。
易观国际分析师测算,“中国大概有6万家B2C企业,除去朝不保夕的约5万家,比较专业且能提供持续服务的大约有1万家。如果将来是10个牌照,平均每家分到1000家B2C企业。”可是,也有人认为,平均分配的预测站不住脚,“牌照发放后,大批无法达标的中小支付企业将被淘汰出局,电子支付行业内由于恶性竞争造成的集体亏损局面将有望得到改善,但是不会形成均衡的局面,行业洗牌是必然的。”
本文导航
- 首批10张支付牌照有望近期发放 40家企业围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