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量进入背后的“对赌陷阱”
融资者会因企业的高估值得到大笔进项,但另一方面被投资企业如果未达到合同要求,则有可能付出全部股权作为代价
大量外国投资的进入,对于很多获得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一笔意外之财。记者碰到国内一家做市场咨询的公司的老总,两个月前他的企业刚刚得到了高盛公司的一笔投资,“幸亏到手早,要是拖两个月到高盛申请转型为银行的时候,那这笔钱可就黄了。”
但对于这种意外之财,有的人则对这份“天上掉的馅儿饼”保持警醒。“激动网”总裁张鹤就是其中之一,他最近经常接到境外投资人的邀请,但对这些投资邀请,张鹤一直坚持自己现在还不需要资金,表示自己将在“合适的时间寻求合适的融资”。
为什么现在不需要,张鹤表示出了公司自身资金比较充裕之外,目前资本市场不景气,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回报还很低;另外,经济形势不好,有能力提供资金的投资人数量也少,要价也会比较高。
按照惯例,风险投资机构和被投资机构之间一旦协议达成,融资者会因企业的高估值得到大笔进项,而一旦被投资机构未达到投资机构的合同要求,则有可能付出企业全部股权作为代价。
太子奶的创始人李途纯就尝到这种对赌协议的“苦头”。据媒体11月25日报道,由于奶业危机,太子奶的净资产从22亿元缩减到2亿,仅仅为英联、高盛和摩根士丹利2006年末注资额的40%。最后李途纯被迫签订了“不可撤销协议”,从此净身出户。当记者拨通李途纯的手机之后,李途纯一言未发就挂断电话。
“其实对赌协议的目的不是投资方想占被投资方的便宜,一旦到了必须履行协议的阶段,对于双方来说这是一项‘双输’协议”,伦敦亚洲基金大中华区CEO米登峰对记者说,“不仅被投资方失去了自己的企业,对于投资方来说,他必须去寻觅第三方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代理成本要比原来企业的创始人高得多。所以当前情况下,企业在设置对赌协议的时候,应该保守一些,尽量将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考虑进去。”
咪客网站的首席执行官刘建最近忙着寻找融资,不久之前他刚刚得到了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和科技部创业引导基金的部分资金。
当问及为何不去寻找境外风投这样财大气粗的投资者时,他回答说,“境外风投创造了像新浪、盛大这样的神话,我也很羡慕,但从一些办互联网企业的朋友的血淋淋的经历里面,我汲取的一个教训就是,他们是天使也是魔鬼,稍一不慎就会酿成很严重的后果。”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周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