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援冬”见效
-本报记者 赵明
阿里巴巴日前针对中小企业推出“援冬计划”的效果如何?该公司内部人士24日向中国经济时报透露,在3000万美元海外推广计划如期启动后,买家询盘数量及签约数量均大幅上升。
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强调说,目前全球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形势下,对于优质、低价的“中国制造”而言,如果措施得当,将会是一个机遇。
“阿里巴巴敢把数据给客户看,就是对我们的买家数量有信心。”卫哲向中国经济时报强调,“‘中国制造’是赢在过去20年生产体系的完善,配套的高效,而不仅仅只是劳动力成本低这一要素,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在短时间内集聚的效应。”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很大压力。11月初,阿里巴巴“援冬计划”实质性产品“出口通”在全国推广,这半个月中,已有数千家出口企业成为“出口通”用户。广东、福建、浙江、陕西用户增长居前。
记者获悉,阿里巴巴的“出口通”产品中,新增了“数据管家”功能,可让供应商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操作效果和行业效果。
事实上,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有着低成本和快捷便利的突出优势,不需要外语人才,不需要大资金投入,省去了中间环节,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在目前夹缝中求生存的契机。
对于企业“担心”阿里巴巴门槛降低以后,大量供应商进入是否会造成现有买家分流的疑问,卫哲说:“最近我们统计出一个很让人震惊的数据: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有50%的海外买家询盘由于不能找到合适的中国供应商,转而将订单发给了其他国家,这说明我们的供应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卫哲解释说,阿里巴巴投入了3000万美元,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20余个国家大量增加推广,为的就是吸引更多全球买家关注中国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