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寒冬的到来,使得传统的房产经纪开始告别门店,基于互联网的自由经纪人正在不断涌现。
樊兰/文
虽然才刚进入深秋,北京中大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紫竹桥店的经纪人刘先生却提前感到了冬天的寒冷。他并没有等来“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以前整天响个不停的手机如今一天也响不了两次,薪水则从高峰期的月收入过万降到现在的两三千元。“现在交易量很少,绝大多数想买房的人都不买了。”他无奈地说。但相比北京成千上万名失业的同行们,他觉得自己已经相当幸运了。据统计,目前全国楼市的成交量降到数年来的最低点,不及去年的五成,房产中介市场也急剧萎缩,仅在北京,就有600~700家房产中介门店倒闭。
此时,刘先生将主要工作地点转移到了找房网、安居客这样的网站上,他调侃说自己几乎是一个“网络”经纪人了。这个月里,他在网上完成了两套房屋的交易。而在这样的寒冬,这个业绩已足以为他带来一丝暖意。
告别门店
“房产中介公司开一个门店,一个月的成本大概要10万元,500多家店就相当于5000万元的固定成本,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情。”找房网创始人兼CEO潘石坚这样分析。潘石坚是房产大亨潘石屹的弟弟,在房产中介行业打拼多年,很早就洞察出门店模式的隐患。从2007年开始,房地产行业就成为国家政策主要的调控对象,中介行业也随之进入寒冬。潘石坚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网站上线不久做了一次地面推广,结果发现通州区一条街上原来的11家中介,只剩下孤零零的1家。
其实早在门店大批倒掉之前,中介门店的影响力就日益受到互联网的侵蚀。一位房地产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房产中介公司的客户来源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房地产经纪公司的客户来源,第一是门店,第二是平面媒体广告,第三是互联网广告,但现在来自互联网广告的客户数量跃升为第一位。“互联网有地图、视频、图片等很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平面媒体上只有类似‘建外SOHO、150平米、xx万元’这样的文字信息,信息量很不足够。”他这样解释。在美国,80%的购房者都通过互联网寻找理想住房,互联网上每天不断涌现新的房产搜索工具,而中国还没有诞生一家权威的房产垂直搜索网站。
创业者们瞅准了这个机会。今年6月,潘石坚在北京推出找房网,这是一个供经纪人发布房源、客户寻找适合自己需求房源的平台。而在上海,另外一家与之类似的网站——安居客已经低调运行了一年多。这家网站由在eBay易趣做了6年的贾逸恬与一位前房地产政府官员合伙创办,是经纬创投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几笔风险投资项目之一。而“得益于”房地产中介行业的不景气,安居客在今年取得了快速发展,贾逸恬预计今年上海的收入将在千万元以上。
与主打资讯的搜房、焦点等房地产门户不同,安居客和找房网是一个经纪人的平台。潘石坚希望通过自己的网站,让中介公司成为不用背负太大的资金压力的“轻公司”。之所以选择经纪人作为服务对象,是因为在潘石坚眼里,经纪人是串起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关键环节。他把房地产归为是最难做的生意——“跑步机生意”类型:跟卖跑步机一样,房地产的说服成本很高,而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就买一次,之后再也不来了。据统计,在美国,人们一生平均购买6次房子,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2次。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只有经纪人是以此为生的,抓住经纪人,就能把这个房产行业串起来。潘石坚说他的榜样是美国最大的房地产网站Trulia,这个已获得来自红杉等知名VC共 3370 万美元投资的网站其实就是全美经纪人协会的网站。
让潘石坚动心的还有经纪人不小的市场规模。2007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在北京就活跃着12万~15万的房地产中介经纪人,而曾经的从业人员有几十万。随着市场的回暖,经纪人这个市场会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