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宽带”是民意所指,这不仅仅是环保、健康方面的诉求和大环境的召唤,更是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打造一片“绿色”的天地
-本报记者 路华
据《光明日报》报道,2007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日前在京发布。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上网已非常普遍,85.6%的未成年人运用过互联网。比照城市和乡镇,以家庭为上网地点的城市未成年人的比例明显高于乡镇,但乡镇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也达到34.50%。无论城市抑或是乡镇,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目的都是娱乐消遣,占比达到58.50%。
面对这些数字,一向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的家长不免恐慌。面对“超八成受访未成年人上过互联网”的现状,打造“防护墙”势在必行,一是有效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二是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触网日益呈低龄化趋势
2007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是以问卷的形式展开的,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10个省份,调查对象为9-16岁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教师,共发放问卷7700份。调查结果显示:66.70%的未成年人一周上一次网以上,七成未成年人每次上网时间在2小时左右及以下。上网目的主要是娱乐消遣、学习求知、了解时事、完成作业和交友沟通,分别为58.50%、11.90%、 10.30%、8.80%和6.00%。一系列的数字表明了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年龄日益降低。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加之对未知事物的新奇感,再赶上了互联网浪潮席卷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很多未成年人都把网络作为了消遣娱乐的首选。这就导致了一些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以致于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引发了一些孩子的不良习惯。《半岛都市报》曾报道过,“一位母亲跪求儿子戒网瘾”的故事。一些自制力很差的未成年人由于不辨良莠,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心理也容易受到影响。
远离网瘾宜疏不宜堵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而且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触手伸向的范围越来越广,未成年人上网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有所提升,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上网的未成年人中虽有57.80%通过网络结交朋友,但多数人表示不愿在现实中见到网友,只有17.90%的人在现实中与网友见过面;玩网络游戏者也在注重合理控制时间和频度,一周左右玩一次网络游戏的人所占比例最多,达到总人数的36.51%,每次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在一小时左右及以内的占55%。
这些现象虽然值得欣慰,但是网瘾问题依然严峻,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中国约有400万“网瘾少年”。
按照国家规定,未成年人严禁进入网吧。但是仍有部分网吧业主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有的不按规定对上网者进行身份登记,有的经营违规电脑游戏,有的为拉拢顾客而放任上网者浏览色情网站。这也正是学校和家长视网络为“毒草”的原因所在。
专家指出,学校和家长对未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是迫切的,只有切实从心理上使未成年人形成自律和自保意识才能引导未成年人上网走向健康,未成年人上网宜疏不宜堵。帮未成年人戒除网瘾,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当代青少年不会使用网络更是不敢想象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
建立“绿色网络”
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未成年人了解外部世界和学习的重要窗口,这一点在这次的调查中也有所体现,未成年人最愿意了解和学习的途径主要是网络和书刊。因此,建立未成年的专属网络平台,为青少年健康上网营造良好的环境。
专家指出,未成年人专属网站急缺,未成年人互联网资源、内容和服务的缺失,使未成年人暴露在一个成人化的网络环境之中。这一客观现实,已不能满足未成年人成长的需求和期望,对未成年人可能造成隐形伤害。
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在很多城市推出了多项“绿色宽带”活动。比如,中国电信浙江公司推出多种类型的“绿色宽带”,可以满足学生假期上网的需求,还可以满足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要求,同时还能屏蔽不良网站和不良信息。
打造“绿色宽带”是民意所指,这不仅仅是环保、健康方面的诉求和大环境的召唤,更是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打造一片“绿色”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