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风险投资圈来说,CDC Group(以下简称CDC)绝不陌生。
在进入中国八年的时间里,它陆续投资了鼎晖、中信资本、今日资本、启明创投、方源资本等一系列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基金。
“在中国,我们的投资堪称激进。”CDC董事米克(Innes Meek)对记者说。
据他估计,在中国市场,CDC承诺投资的资本已逾5亿美元。
为很多人所不知的是,CDC已经走过了60年历程。
从1948年创立至今,CDC的业务和角色已经经历了巨变。
60年前的CDC,主要任务是为英国政府集中资源开发殖民地。
1999年,CDC成为一家上市公司。2001年以及2004年,CDC两次分拆投资业务,建立Aureos和英联投资(Actis)两个投资实体分别运作中小型企业和新兴市场的投资。
从2004年起,CDC的身份只有一个:基金中的基金(FOF)。
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净资产为40亿美元的CDC只聚焦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新兴市场的基金。它甚至表示主要致力于相对落后、贫困国家的投资。在2007年年报中,CDC开宗明义地提及“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其投资重点,将使用至少一半的资金。”
这家具有60年历史的机构在2007年取得了不俗成绩。
这一年,其GP数量从26家猛增至42家,CDC净资产增加33%,税后总收入为6.72亿英镑,其表现超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指数(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20%。
英联投资曾经的“母体”
在米克的叙述中,CDC对中国的投资始于2000年。
其时,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刚刚起步。“中国处在一个行业重整的阶段,它在经历民营化的改造。借道PE资金的进入,我们可以成为这一进程的一部分。”米克说。
但进入中国市场并不如此简单。
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有一些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探险,但米克观察下来,“有些收益并不好,或者得承认有些极差”。尽管如此,CDC决意在一个“让人紧张的市场”成为先行者之一。
2000年,CDC与一家世界级的保险公司成立一家合资基金对中国进行投资,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包括蒙牛。
四年后,CDC最大的股东,即英国海外开发署(DFID)决意让CDC专注于基金中的基金(FOF)业务,把原有的投资部门剥离出来。其中就有后来成立的英联投资(Actis)。直到目前,CDC大量的资金都投入于英联投资。
进行FOF业务的运营之后,CDC在中国的投资更为迅猛。截至目前,CDC,共计投资11家专注中国市场的GP,涉及被投资公司逾百家。
其中包括,殷库资本(AIF Capital)三期基金、毅铭资本合伙(CMIA China Fund III)、欧瑞斯中国基金(Aureos China Fund)、今日资本中国成长基金、英联中国投资基金I,II(Actis China Fund I,II)、英联-商联中国投资基金(CGU-Actis China Investment Fund)等。
知名度并不算高的殷库资本是亚洲最大的独立私募直接投资基金公司之一,受委托管理的资本超过15亿美元。
2007年年中,CDC 宣布投资中信资本。当时中信资本正成立4.25亿美元的一支基金,CDC投入2500万美元。同期,向鼎晖投入7500万美元。
时隔一年,CDC又宣布承诺向四只基金投资1.05亿美元。这四只基金分别为鼎鑫资本中国二期基金(Tripod Capital China Fund II)、启明创投二期基金(Qiming Venture Partners II)、方源资本中国成长基金(FountainVest China Growth Fund)和联想投资四期基金(Legend Capital IV),承诺投资资金分别为3000万美元、2500万美元、4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
在最近一次投资的基金中,有不少缺乏投资记录的新基金。如鼎鑫资本成立于2006年,由A股上市公司湘火炬汽车集团众多成员组成——它曾投资专注污水处理设施的北京碧水源以及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