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敏(新浪科技配图/资料图片)
革命主义者
中国最传奇的高龄创业者朱敏对互联网的未来、中国制造下一步及中国教育的颠覆式想法
《环球企业家》 张亮 王文静
即使回到中国已有三年,以美国创业经历而闻名的朱敏仍像一个语境之外的人。
他是为数不多敢于承认自己仍在学习中国市场规则的人,而且,他与日渐西化的中国商界名利场似乎颇有距离。2008年9月,《环球企业家》在北京见到朱时,他穿着一双别人送的国产乔丹牌运动鞋,腰上系着批发市场上低价批发的“金果王”牌皮带,衬衫则根本找不到牌子。“我这么反权威的人,怎么可能穿名牌?”朱敏说。
在一向长于复述美国故事的中国创投业,这个自称“比较喜欢革命”的60岁人,代表着一种罕见的新鲜感:复杂的生活经历(详情请登陆gemag.com.cn查阅《学徒》)让他对很多事物有着相当深刻的见解,而且,他愿意颠覆它们。从互联网的深化革命,到中国制造的下一步,乃至如何改革中国的教育体系,朱敏均有相当私人却又自成逻辑的见解。
以下为访谈摘要:
科技的未来
GE:有一种看法,说互联网时代,到搜索引擎成为核心技术,就像软件时代的操作系统扮演主角一样,最核心的创新已经完成了。看起来,网络公司的创新在过去两年里非常有限,MySpace和Facebook似乎也很难成为下一家谷歌量级的公司,互联网的革命结束了?
朱敏:我在WebEx学到的东西之一,就是信息的实时传递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互联网还不是一张实时的网,除了QQ,还是一个偏静态的由内容构成的网。如果你把内容类比成电话,现在的互联网就是一个留言系统。你留一个网页在这里,留一个博客在那里,不管其他人什么时候去看。而电话最大的功能是让我随时跟你通话。QQ的成功也是这个道理。我相信,未来的互联网最终会跟通信完全融合在一起,这会比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大100倍、1000倍。
过去几十年,是从硬件时代到软件时代的演变,现在软件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多数公司是改良主义者,把软件做成服务,就是现在很多人提的SaaS(软件即服务)。我认为这只是个过渡产品,因为它没有真正做到跟互联网的融合。真正的革命者一定是无缝地把内容、专家和软件服务平台三者融合,像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一样普及,就是信息件(infoware)。
GE:现在有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很好的呈现你这种想法?
朱敏:当年我们做WebEx纯粹是软件服务。今天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已经知道把内容和软件平台融在一起。但第三个条件现在没有人做出来,就是你做一个平台,很多专家可以在上边服务。举个例子,你是做销售的,在网上有专家能实时帮你做PowerPoint,有专家实时帮你做营销的方案,这就是互联网商业化的下个革命。
GE:看起来应该是IBM、麦肯锡这种咨询公司先完成这种革命?
朱敏:不对,它们一定是反革命的。我举个例子,WebEx的第一个投资人是Jan Baan,他的公司以前是做ERP的,自己就有个很大的咨询团队。当时这个咨询团队的工作是这样:客户要提前3个月预约,然后大概进驻到企业里工作至少一个礼拜。这就有一个悖论:比如客户有问题,咨询师来回飞一次,到那里半个小时就把问题解决了,成本太高。但你一定要凑满一周的工作量,客户的问题又不能及时解决。他看到WebEx就很兴奋,因为我们的网络解决方案,可以让他的专家跨地域解决问题。比如,一个澳大利亚的专家,他完成本地的一个ERP项目之后,第二个大项目可能要很长时间之后才出来,但美国的项目很多,那他不用飞到美国去,在网上就可以进行ERP使用的辅导。当时我们的收费是15分钟200美金,以前那种进驻公司的辅导,收费是一小时200美元,但很多客户非常喜欢,因为他不需要等三个月,另外,他也不需要一周的咨询。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传统的业务和新业务就开始吵,最终让CEO决定,他只能把网络业务砍掉。为什么呢?因为网上业务利润高,但一开始赚钱少。传统业务赚钱很多,而你要慢慢把革命者养大,这个过程就很痛苦了。这就是反革命,因为一家公司不能自己革自己传统业务的命。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要买雅虎的原因。
GE:为什么相信这是最重要的趋势?
朱敏:你说盖茨当初为什么要跟WebEx竞争?首先,他看到WebEx这个产品。一个白领一天8小时的工作,有很多人有5个小时用在WebEx会议上,那使用Office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三个小时。其次,通讯服务业比软件业大多了——你看看中移动有多大?微软有多大?——如果微软能掌控全世界通讯服务业的增值服务,它能大100倍了。传统的电信业务是话音服务,但如果微软能把视频会议这些增值服务做起来,它就像盖一个豪华饭店,把电信运营商赶到地下室去烧锅炉。为什么后来思科要收购WebEx?它并不愿意跟微软竞争,但它发现这么下去它只能去烧锅炉了,成民工了。
GE:但思科向高端转型的路也很艰难????
朱敏:是,都是这样。越好的公司,它的文化越强大,也就是越好的反动派。为什么我们能够打败微软?不是微软力量不够,也不是盖茨笨,而是因为新业务是跟它的文化相反的。所以说为什么很多成功的公司都是很小的公司起来,找到对的方向,找到对的团队,最后打败庞然大物。
GE:但电信市场现在已经这么成熟了,它不像互联网或者软件一样,一家小公司进来就能改变一些事情吧?
朱敏:我认为问题并不是电信公司强大,最大的问题是人的习惯。你看E-mail从诞生到今天每个人都使用大概是30年。革命性的产品,就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去普及。但历史地去看,30年时间很短。历史很奇怪,历史永远是歪里歪曲的,不是直线的,你逻辑上推理是这样的,现实生活未必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