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供本报专电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网上卖家”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或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他或她极有可能是学生,或者是兼职的白领,年龄在25至30岁之间,他们每天日夜颠倒盯着订单,每月的收入却只在800元至1500元不等。
这一现象来自互联网调查公司正望咨询昨日发布的报告,这也是国内首次详细公布网络卖家的收入状况,它象征着“网上掌柜”在中国互联网成长10年后终于成为被人们所接受的就业渠道。
报告称,中国至少有42万人因为在网上开店而实现了就业。其中38万人的就业由淘宝解决,剩下的分布在易趣和拍拍等网站中,所有店主的平均月收入是2080元,这已超过了不少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报告强调说,由在校学生,大学新毕业生,下岗、待业及无业人员等组成的群体,占全部卖家数量的四分之一,他们都在网上为自己找到了工作。
不过,在获取收益的群体当中,收入分配并不平均。正望咨询调查人员解释说,占总人数2%的超级卖家占据了网络交易平台总销售额的四成,而近九成的小卖家仅贡献了约三成的销售额。反映到收入上,有超过四成的小卖家,其月收入不过800元至1500元,他们期待着自己的“就业收入”有一天能冲上6000元,而实际上,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的这部分人目前仅占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