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视传媒:破势而立
采访·撰文/倪燕
在美国次贷危机风暴袭来时成功上市,华视逐一兑现对投资者的承诺,让华尔街重新定义中国传媒企业。
当全球企业都在为如何度过资本市场低迷的寒冬而发愁时,一家中国公司居然到华尔街增发股票,募集到了1亿美元资金。
美国时间8月15日,华视传媒(VISN-US)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于纳斯达克增发632.5万股,其中包括超额配售选择权82.5万份,融资1.012亿美元。
2007年12月登陆纳斯达克后,仅过8个月,华视传媒进行增发,这些股份当天即全部认购完毕,成为本年度在美国唯一增发成功的中国媒体公司。消息传出后,股价一度上涨12%。从零到市值10亿美元,华视只用了3年时间。目前,华视的广告网络共有11万块数字电视屏,分布在中国26个城市。
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如何增发成功,成为华视传媒CFO刘丹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从冰点市场融资
“现在华尔街的信心挺‘灰色’的,为什么华视选择这个时点进行增发股票?”刘丹说,“增发是为了响应投资者对华视股票的购买需求以及增加公司股票的流通性,华视上市时,只有20%股票是流动的。而现在,我们的市值已经超过10亿美金,吸引了许多长线大基金的眼球。当流通性不够时,这些大基金没办法大规模买进。通过这次增发,满足了他们的投资需求,有利于公司长久稳定的发展”。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的顶级基金——富达基金在增发后已拥有华视超过13%的股票。
“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和旧金山,四天马不停蹄地路演下来,人已经非常疲劳,平均每天安排了九场见面会。尽管华尔街对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也有顾虑,但这都没有影响投资者对华视的热情和认可。”刘丹说。“百度、分众是新媒体的标杆,投资者衡量华视的增长性时,许多人都拿这些公司作为参照。”
去年IPO之后的每个季报发布,刘丹都会飞去美国进行与投资者的“非融资性路演”。“必须和投资者来回N次地沟通,经过反复论证,他们才会下单”。
“新募集的资金将用于继续扩张媒体网络”。据报告,并购和整合将成为2008年及未来移动新媒体行业的主要话题。目前中国车载电视市场平均每辆公交车安装成本约为1万元,要实现盈亏平衡,单个运营区域安装规模应在5000辆左右。而目前除北京、上海外,其它城市的安装规模很难达到5000辆,因此必须实现规模化运营,加快整合。
华视正式挂牌的前夜,刘丹和华视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利民商量,“是要一个光鲜亮丽的‘IPO日’,还是长远的投资者价值更重要?”五分钟不到,二人不约而同地决定:将IPO的价格定在8美元,较原本询价的9.5~11.5美元降了30%左右,华视因此少募资2000~5000万美金。而同行业航美以15美元的发行价,募资到2.25亿美元。
“这次定价我和李总的意见又是出奇一致,看重公司的长远发展,增发定价16美元,也是希望引入优质基金。在这样糟糕的市场情况下,我们仍然做到了半年内增发价比IPO时的8美元翻了一倍。”刘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