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海涛
创业板推出时间的一再延迟,让以天来衡量变化速度的互联网世界无法耐心等待。
目前已经存在一个严峻的现实,大多中国互联网企业都选择了境外上市。
个中原由除了对于创投而言的限售期过长、税收困境等因素外,目前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仍然存在发行审核、发行定价等诸多方面的障碍。
身份之恼
为了更好地发掘我国创业板互联网企业上市资源,深交所于今年年中先后走访调研了杭州、深圳的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
调查发现,很多互联网企业是由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办,或由境外资本主导,虽然业务主要在国内,但为了便于境外上市,他们往往在境外注册,形成红筹架构。此次走访的其中一家公司就是在开曼群岛注册。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公司在境外注册且采用红筹架构,导致其身份被定性为外国公司,并成为在境内上市的最大障碍。
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状况,外国企业目前还不能在境内发行股票。实际上,关于外国企业境内上市,《证券法》并没有明确禁止,但是目前外国企业还没有在境内上市的先例,管理层尚未开放此领域。
不过,此类公司要在境内上市,理论上还是有路可走的,那就是,必须将其所控制的在境内的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子公司进行整合重组,经国家商务部批准,改制为中外合资股份公司。
但由于改制和报批工作繁杂,而即使改制,最后能否通过证监会发审会的审核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目前来看这类公司对境内上市的积极性并不高。
深交所调研的杭州6家公司中,已经有2家明确表示将在境内上市,其中一家“互联网财经信息提供商”,已经有保荐机构进驻,开始做改制和辅导工作。另一家“三维地图数据业务提供商”正与几家保荐机构接触之中。当然,这两家公司都在境内注册。
“我国的很多互联网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往往注册在境外,其中有些企业可能拟在境外上市,而有一些企业出于各种原因还是希望在境内上市。因此,尽快完善外国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的细则,可以给这些企业在境内上市的机会。”深交所调研报告建议。
盈利之困
从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历程看,一般都须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起步—融资—烧钱—达到规模点—上市。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即同一商业模式,先做起来的就容易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成为本行业的“龙头老大”,而只有能够迅速在细分市场中占据前几席的互联网企业才最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在中国,分众传媒在高端广告市场中占了95%的市场份额,腾讯在即时通讯市场占到80%的份额,新浪和搜狐共占据中国互联网品牌广告40%的份额。
据悉,此次走访的杭州6家互联网企业也都未达到规模点,正急于融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先做大规模,以尽快巩固在各自细分行业中的龙头地位。这也就使前期的融资和烧钱阶段的比拼更加激烈。
其中一家公司是“中国前三大交友社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技术能力提供多人同时音视频沟通及互动的娱乐平台,公司网站目前已占据互联网“真实互动交友社区”这个细分行业的龙头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