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对中日两国市场环境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洞察能力
本刊记者 匡冬芳
今年8月初,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的中国之行没有带笔记本电脑。他说这也是过去十年里第一次出差没有用笔记本上网。在第二届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的演讲,孙正义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iPhone,大谈用手机上网的好处。“孙正义很会做广告。”IDG(www.idg.com.cn)全球常务副总裁熊晓鸽用打趣的口吻说。
熊晓鸽没有说错,孙正义确实是做广告来了。今年6月,孙正义创办的软银同苹果公司(www.apple.com.cn)合作,成为了日本惟一一家销售iPhone的运营商。软银认为此举将改变日本的手机行业,将迫使日本手机厂商升级其手机功能以便允许更高级的软件在手机上运行。
有意思的是,孙正义在这次演讲中,用冗长的幻灯片演示,不断的把软银同沃伦·巴菲特所创办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及Google公司(www.g.cn)在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做比较,前者是可口可乐(www.coca-cola.com.cn)最大的股东,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他自称沃伦·巴菲特是自己最尊重的人之一,无疑也在暗示,软银已经成为“互联网版本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近些年来孙正义的中国之行一直很频繁。但此行无论对孙正义还是中国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们来说,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如今,这位电子时代最成功的投资人开始了其在中国的新一轮战略布局。
绕不开的中国局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不可能不知道软银。目前,这家市值195.3亿美元的日本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幕后推手之一,也成为全世界网络投资回报最高的一个公司。在过去的十年当中,软银辗转全球,一共投资了800多个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业务投资比例由10年前的不过占1%,发展到现在已占到99%。“有700多家存活下来,其中100家非常成功。”孙正义总结说。
而在这800多个公司当中,相当一部分数量是来自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新浪(www.sina.com.cn)、雅虎(www.yahoo.cn)、盛大(www.snda.com.cn)、网易、阿里巴巴(www.alibaba.com.cn)……这些目前显赫在中国互联网界的知名公司,无一不留下了软银的痕迹。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活跃的软银旗下的三个风险投资机构软库中华基金管理公司、软件银行中国风险投资、软银亚洲基础设施基金,都是曾经或依然与软银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他们不是由软银注资成立,便是软银与其他公司合资的结果。
孙正义和中国有着解不开的情缘。“因为杨致远是华裔,马云也是中国人。我在两三代之前,我的家族也是中国人。”他说。但这显然不是唯一的理由。过去5年软银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投资都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回报:8年前,孙正义拿出了2000万美元资金,为阿里巴巴集团解决了燃眉之困,今年5月9日,软银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时披露,阿里巴巴上市为其带来的盈利收入达到5.5亿美元,占软银公司全年净利润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