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报特约作者 朗朗
2008年8月25日,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商阿里巴巴作出一个重大举动,配合浙江政府部门和各大银行向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推动这些企业实行电子商务改造。
在中国IT产业,全球经济低迷的蝴蝶效应已然临近。其中,尤以电子商务B2B生存最为艰难。从2008年8月开始,中国电子商务商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自救。与其他IT领域的“自救”不同,中国B2B的自救之路,从“拯救”衣食父母开始。中国电子商务最终能“自救”吗?
各显神通“救”客户
对于以外贸为主的中国中小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更冷的冬天:成本压力、财务危机、政策影响、全球经济波动,导致大批中小企业倒闭。
而这些中小企业恰恰是构成中国电子商务业务的基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阿里巴巴CEO马云一直这样形容阿里巴巴与中小企业的关系。能否帮助这些客户等到春天,是摆在所有电子商务企业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联合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推出中小企业无抵押纯信用贷款、“网络联保”贷款以及B2B订单融资和B2B速贷通贷款业务,贷款的全部流程——申请、调查、审批、发放、监控、回收等均通过阿里巴巴这个网络平台完成。截至8月初,已有近200家企业通过“阿里贷款”的融资平台,获得了超过5.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此外,阿里巴巴在今年上半年还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及服务,包括“旺铺”、“诚信通个人会员”等,以此降低中小企业使用B2B的门槛。
“其实大家都明白,做B2B,就是给企业做服务,不能拘泥于形式。”环球资源网COO裴克说。为了减轻成本上涨的压力,在环球资源网的授意下,大部分买家改变了原来分散采购的方式,产品向个别优质供应商集中。
与此同时,作为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网盛科技在其B2B平台“生意宝”上悄然推出 “中国供应商”服务——年费仅1800元。与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5万元的年费,此价格近乎“白菜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