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主建设新通道
“网友们大家好,欢迎参与在线交流”———2008年8月28日晚上,一个ID为“王天琦”的网友在西祠胡同网站的睢宁版块上主动发帖,邀请网友在线交流,共商发展大计。这个实名发帖的人,是江苏睢宁县县委书记王天琦,这次在线交流是一周前他同网友的一个约定。
此前,王天琦也经常在论坛上看帖了解民意,了解民情,但是基本上不跟帖。不过当他看到“最近有些网友要求在网上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便“觉得这是和网友、老乡交流沟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有趣的是,此前网上也曾出现过以睢宁县委书记的名义发布与网友交流的帖子,对此,王天琦在网上表示:“那肯定不是我!但我把它当成是对我善意的催促。”
于是,王天琦从一个潜水者开始在网络上真实亮相,开始了同网友在网络上的沟通交流。
广纳网络民意,完善政府决策
我国网民已达两亿多,写博客、发帖子、上网交流已成为许多民众关注社会、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网,并在线与网民交流,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表达了党中央对网络民意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上网收集民意,这意味着政府开始重视网络民意,网络表达将成为民主建设的新通道。
近期,不少地方的政府官员纷纷在网上露面,与广大网民进行零距离接触。今年5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通过网络等媒体发表公开信,征求省内外朋友对江西发展的建言和意见,迄今已收到各类建言4.2万条,网络跟帖6万余条。7月中旬,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及全市三级法院共46名院长同时向社会公布了各自的个人电子邮箱,网民可通过电子邮件与各级法院院长直接对话。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各级政府了解信息、收集社情民意,让群众实现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逐步成为政府官员的必修课。而上网关注民生,回复网民,更是实现政府与百姓互动的重要形式。
重视网络举报,开辟反腐新途径
最近,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成了网民热议的人物,他揭开自己头上的神秘面纱,实名上网,每天定时在网上与网民沟通交流,并通过网络帖子获取线索。近两个月来,他从网上的短信通道收到30多封投诉信。他说,“网络成了我的第二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慕平前不久也透露,北京检察机关重视从博客、论坛和媒体上筛选有关职务犯罪线索。另外,令广大网民鼓舞的是,近期,备受瞩目的河南“最牛局处级别墅群”经网民爆料后,当地迅速拿出处理意见进行查处,让民众感受到了“网络反腐”的强大力量和效果。
近年来,被网民们称为“反腐新途径”的网络举报呈上升趋势,与有关部门重视网络举报,并根据相关线索查处、打击腐败和犯罪不无关系。对此,许多网民给予肯定和赞同。他们说,闻“网民爆料”而动,应该成为有关部门反腐败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疏通网络渠道,建设民主新通道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也是相对自由的舆论空间,自然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夹杂其间,也难免有一些不实传闻,如何正确对待并妥当处理网络信息,是对各级政府政治智慧的考察和检验。
另外,是否将网络表达看作民主建设的新通道,一条重要的标准是,官员在开辟这一通道的过程中,是否认真采纳民意。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地方的政府领导已经意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有的地方还在网上开设了“民生投诉办公平台”。
当前,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重道远。某些公共事件牵连的利益因素多,相关信息不容易被公开,而网络的开放性为普通民众监督政府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通道,它突破了制度门槛,使舆论监督更加方便、快捷。
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对于疏通民意,表达民情,建设民主新通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面对日益兴起的网络监督,正成为各级政府亟待破解的新课题。(据人民网)
-官员上网“史记”
李肇星2003年12月,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李肇星曾在线回答了网民很多“尖锐问题”和“私人问题”。他是首位通过互联网公开和公众交流的部长。
刘奇葆2006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面对全区各厅局和各市主要领导讲话时坦露,网友的留言给了他很大压力,同时也给了他很大动力。
张新实2006年10月,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在“网上宿迁”论坛发的《关于宿迁人的行为举止细节问题》帖子,一时成为该市的热点话题。张新实又于当年11月开通了自己的博客。
张春贤2007年2月,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红网论坛用实名注册,发帖向所有红网网友拜年!帖文发出不久,网友们反响热烈,积极评价这一亲民之举。
汪洋、黄华华2008年春节期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通过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向网民拜年。
苏荣2008年6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与二十余位为江西发展建言献策的网友进行面对面交流。整个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全球840余万网友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