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婷 实习生 姚尧
自从互联网普及,人们用鼠标和键盘代替了毛笔和硬笔,书法界的人都在问:书法如何走进网络时代?适逢网络书法群落“深南道”将于本周六下午在深圳美术馆举办首个展览,这个问题似乎有了可供摸索的路径。
根植于深圳的“深南道”书法部落,4年来致力于在网络上发展书法艺术,为“网络”与“现实”的交集进行了探索尝试,他们用实际行动表明,网络不仅不是书法的克星,更为书法开拓宽敞大道。而从他们身上,我们也能一窥网络时代下书法家的生存状态。
网络催生民间书法群落
“深南道”之名,缘于深圳政治、经济、文化大动脉深南大道给予的灵感。去“大”字一来表谦抑之意,二来巧借道路之道暗合书法最高境界“道法自然”、“技进乎道”之道。而说到“深南道”不能不提的是中国书法网(http//www.freehead.com/)。这个同样诞生于深圳的书法网自2000年成立以来,至今已有注册用户15万,每天同时在线人数3万,如今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中国书法第一网”。而“深南道”便是由该网站的几位网友成立起来的。
要说到网络对书法家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让书法家的“归宿”发生了改变。区别于官方书法协会的民间书法群落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崛起,而在这数以百计的网络民间书法群落中,“深南道”可谓开风气之先。
自从2004年成为中国书法网“民间群落”板块第一个网络民间艺术群落后,“深南道”以其全新的艺术生存状态,迅速得到全国书法网友的追捧与效仿。广东的“东莞制造”、“十三行”,湖南的“雁阵部落”、“清荷雅集”,北京的“007印盟”等纷纷在中国书法网注册成立。一时间,书法人一改加入官方书协的终极追求,纷纷加入当地的网络民间艺术群落。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依托中国书法网成立的民间艺术群落,总数已近200家。他们不时雅集,共同进步,成为当地书法界一支支重要的生力军。
“深南道”成员“太行山人”以其亲身经历说明了“群落”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1994年来深后,身为“边缘人”的他一直无法融入冠以“书法家”名号的协会,一直到2006年,他在中国书法网上认识了“深南道”的成员,快乐的创作气氛让他犹如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种群落因为没有等级之分,书法家们的个性得以极大彰显。虽然不少群落的青年社员限于功力和体认传统的深度,有些作品仍偏稚嫩,却为以后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他们不一定是写得最好的,但一定是写得最开心的。”
网络改变书法家生存状态
网络对书法家们的创作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而言之是两个词:便捷,自由。
互联网的便捷优势在书法交流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天南海北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更快、更清晰、更直接地切磋、探讨书法艺术、传递书法信息。书法爱好者可以很容易的欣赏到名家书法。中国书法网版主傅志伟说:“苏东坡想搞一次雅集可能要走一个月,吴昌硕想跟朋友交流写信也要好几天。但现在有了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网上供朋友欣赏,非常方便快捷。”有网络版主表示,网络帮助人们“打破了思想和文化的壁垒”,“使书法获得了没有人为限制的时空性和自由度,它不仅加快了书法的流通性,而且为其走向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