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除此外,众多出口型企业、代工型企业成为重灾区,“冬天”确实冷,冷到冻死!
几乎在中小企业“过冬”论同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尽管如此,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
网民的热情,使我们不能再草率的认定,这是互联网的又一个冬天,毕竟此时的基础环境已经大相径庭:互联网主流媒体地位凸显,网络新闻用户超2亿;互联网深层次应用规模提速,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仅从这两项数据就能表明,冬天只是狭义的冬天!
谁的冬天?谁的春天?
先谈两个预期,都与中小企业和互联网密切相关。
广告业者普遍预期:奥运过后,将是网络营销的淡季,业内的营销专家普遍认为,能打好“奥运牌”的企业主毕竟是少数,也就是说“大量的营销经费”被浪费了,相比电视、户外、和平面,纯网络广告的效果不那么明显也更不可观,这将导致门户网站奥运过后的日子,不那么好过!
网盛科技将中国供应商以1800元的低价倾销,希望广大的中小企业者能埋单,B2B业内人士普遍预期:网盛的考虑过于肤浅,整个中小企业的大环境、生态链出了问题,不是2800降至1800就能根本解决的,B2B平台服务费及其互联网产品不会进入低价倾销时代,也不能进入低价倾销时代,而是更多应该从服务出发,为企业解决更多棘手问题!
谁的冬天?谁的春天?冬天肯定不属于那些具有创新精神,能打造新盈利模式的群体,春天也必定不会眷顾陈旧的体制和思维僵化的“坐商”,如何让企业的每一分钱都产生实际的价值,就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网络营销平台能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才有可能成为经济寒冬里的棉衣,为自身和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业内已经存在这样的营销模型,行业中国平台提倡的用户自己运营互联网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肯定,切实的去帮助中小企业打造自己的企业门户,利用搜索和微件两项技术,解决行业门户建立难点,并协助中小企业打造自己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做到能盈利的门户和频道,为自己企业的品牌建立和营造寻找突破口。
既然“过冬”已经是中国企业不可避免的洗礼,互联网业者最应该关注的应该是:在“冬天”推进中国市场结构调整,加速行业洗牌,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同时,我们能不能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平台、更好的互联网产品、更符合中小企业营销利益的模式,伴随劫后余生的中小企业,使自己成为另一个伟大的中小企业营销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