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援外的中国人已经成为奥运村里的另一道风景。但与以往的“讨伐声”居多不同,“外援”正越来越多地为国人所理解。在中国第一门户网站新浪网的网友讨论帖中,便出现了“欢迎栾菊杰回家”的呼声。
栾菊杰是中国第一个女子花剑世界冠军,现年50岁的她这次以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代表加拿大参加北京奥运会。同她一样,以“外援”身份回到北京的还有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美国田径队教练李犁、韩国羽毛球队教练李矛等数十人。
昔日队友成为对手,甚至在竞技场上与中国队员争夺金牌。国人是否可以接受?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态是否会演化成新的网络暴力?在新浪论坛的相关调查中,多数网友呼吁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海外兵团”,给他们回家的亲切感觉,即便在赛场上与中国选手狭路相逢,也要给其应有的尊重。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出了不关心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只有少数网友把“海外兵团”定性为“吃里扒外”,言辞较为激烈。
新浪论坛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海外兵团”的态度见证了转型期中国人的复杂心态,接近中国人口总数18%的网民构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民舆论。因此,像奥运会这样的全球赛事发生时,新浪作为门户网站领跑者更要注意舆论的积极引导,并适时调节舆论热度。
其实早在网友的视线之外,来自10多个国家的20多位外籍教练已经默默地为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工作了多年,他们执教或参与的项目涉及篮球、曲棍球、棒球、垒球等17个大项。魔鬼教头金昶伯、花游教母井村雅代,还有杜伊、尤纳斯、马赫……这些为中国体育做出巨大贡献的外国人,也在悄然影响着网民对于“外援”的心态。
新浪网友虎皇表示:我们不仅要见证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力量,也要见证中国人民博爱包容的力量,让全世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凝聚力有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除此之外,精彩评论还有:“海外兵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岁月的折磨,他们都是中国竞技体育的贡献者,同样值得我们喝彩”,“他们对中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对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有利的”……
8月8日的北京,“中西合璧”的中国体坛或许才更能展现我们体育强国的风范。
|